一周要闻(12月24日-12月30日)
—— 金耀奖申报火热进行中,莱赛激光上市,首条光波导玻璃晶圆激光加工线,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2024-01-01
行业新闻
激光界订阅
157

热点关注

“奖”未来!2024激光金耀奖申报火热进行中

“2024激光金耀奖”评奖活动在往届基础上持续迭代创新,除了“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三大参评类目外,还增设了“雏鹰计划”奖项,旨在发掘出更多在专项领域具有创新潜力和在各种单元技术领域颇具优势特色的中小型企业。

目前,“2024激光金耀奖”申报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申报时间为2023年12月19日-2024年1月12日,欢迎行业内各单位携优秀的产品/技术/应用踊跃申报。本届金耀奖的颁奖典礼设在2024年3月19日,届时将与第十届中国激光市场高峰论坛于上海同期举办;最终评奖结果将在颁奖典礼上予以公布并颁发获奖证书及奖杯。

企业动态

北交所激光第一股—莱赛激光正式上市

12月28日,莱赛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上市,这是首个成功登陆北交所的激光企业。莱赛激光本次发行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1.8亿元,用于公司激光应用智能工厂数字化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等。

莱赛激光主要从事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领域产品研发生产,下游应用于室内建筑装潢、露天工程施工以及矿山、林业等勘探测量领域。从营收结构来看,建筑激光定位和工程激光智能定位业务为莱赛激光主要收入来源,销售占比维持在85%以上。据悉,2020-2022年莱赛激光生产的建筑激光测量仪器在国内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20%,业内排名第一。登陆资本市场后,公司表示将扰高效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推动激光测量和智能定位应用领域的发展,持续以科技创新点亮行业未来。


华工激光交付行业首条光波导玻璃晶圆激光加工智能产线

12月28日,华工激光行业首条光波导玻璃晶圆激光加工智能产线交付上海客户。该设备采用华工激光自研的激光裂纹定向技术(LCO技术),可对超快激光能量分布进行实时调节,实现材料切割裂纹定向延展,减少微裂纹扩散。较普通贝塞尔切割技术,LCO技术可实现加工质量提升5倍,加工的产品强度提升30%以上,从而推动玻璃加工行业向高端化、精细化加工,实现高质量跃升。光波导玻璃晶圆激光加工智能产线的成功出货标志着华工激光已经具备最新AR行业激光加工设备的成熟量产能力,极大助力AR光波导行业迈上自动化、规模化、量产化的发展新台阶,更好地满足智能终端产品生产新需求。


逸飞激光武汉总部基地奠基仪式举行

12月30日上午,逸飞激光武汉总部基地奠基仪式在武汉新城举行。该基地位于武汉新城中心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5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5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运营管理总部、锂电激光智造装备三期基地、精密激光焊接与智能化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等,建设周期为24个月。

逸飞激光董事长吴轩指出,武汉总部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全面提升公司产品研发效率以及智能装备的产能,积极响应客户和市场提升的需求;同时,将持续强化逸飞激光在激光精密焊接智能装备、智能产线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为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动力”。未来,逸飞激光将依托光谷光电子与高端装备的产业集群优势,做大做强主业,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为推动中国光谷走向世界光谷,贡献一束“光”的力量。


宏山激光参编机床精度领域标准

近日,宏山激光获颁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团体标准T/CMTBA 1015-2003《二维激光切割机床 典型试件切割精度评定》参编单位牌匾。近年来我国激光切割机床发展态势强劲,各类高质量机床涌现。但由于缺少国家及行业标准,各制造商在对激光切割机床精度进行检验时,往往根据自身需要及方便制定不同标准。导致标准评价不一,结论缺乏客观性等问题。另外极易造成低劣、危害使用者安全的产品充斥市场,对行业发展非常不利。

2022年,宏山激光与通快(中国)、大族激光、华工激光等国内激光加工装备龙头企业共同起草《二维激光切割机床 典型试件切割精度评定》团体标准。2023年8月标准发布,9月实施。该团体标准的成功落地将为激光加工领域的科研生产企业提供统一的应用规范,对促进产品质量、规范市场导向、鼓励技术创新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引领激光加工机床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行业动态

攻关“卡脖子”技术!这一激光项目获相关立项

近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示了2024年度“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拟立项项目清单。杭州银湖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主导研发的项目“晶圆级封装TGV玻璃通孔高速激光制造技术与装备-芯片3D封装TGV玻璃通孔高速激光制造技术与装备”成功入选。

本次入选的项目,面向半导体领域晶圆级封装制程,以玻璃中介层和玻璃通孔(Through Glass Via,TGV)为研究对象,攻克实现高速、大幅面微孔的快速成形制造一大难题。TGV技术是目前实现半导体堆叠式封装、系统级封装(SiP)的主选方案,可实现高频芯片、先进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等的低损耗传输,广泛应用于高密度微电子系统中的电导通基底器件的制造。


《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23)》发布

12月28日,《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绿皮书—技术路线图(2023)》在北京发布。该路线图展示了制造业重点领域产品和技术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未来几年的重点创新方向,涵盖16个重点领域和29个优先发展方向。

预计到2025年,信息通信设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电装备、输配电装备、光伏发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纺织、家用电器8个优先发展方向将整体步入世界领先行列,成为技术创新的引导者;到2030年,航天装备、飞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机器人、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大部分优先发展方向将整体步入世界先进行列;基础软件及工业软件、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装备、食品、仪器仪表等优先发展方向与世界强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金威刻激光与济南大学共建激光实验室

近日,济南大学与金威刻激光设备捐赠暨校企共建激光技术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济南举行。双方进行了设备捐赠暨校企共建激光实验室揭牌仪式,两台承载着美好希冀的激光设备将在日后全校学生工程实训课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将科技兴教融入教学日常,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快成长、在科技中更好探索。

该校企战略合作旨在通过双方优势的高度融合,推动更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它的落地实施不仅标志着双方在产学研融合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更将深度落实金威刻激光的研发厚度与创新能力。双方将以此为契机,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的产研融合形式进行联合科技创新与攻关,培养更多科技型技术人才,为中国激光产业、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加力。


国产金刚石拉曼激光器峰值功率突破兆瓦

近日,河北工业大学先进激光技术研究中心相关团队与宁波晶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国产的大尺寸光学级CVD单晶金刚石,实现了峰值功率大于1.5 MW的纳秒拉曼激光输出。该工作首次报道了单脉冲能量大于10 mJ的纳秒脉冲拉曼激光输出,无论在能量和峰值功率方面均达到国际最高指标。

研究人员近日利用国产的大尺寸光学级CVD单晶金刚石(4×4×7 mm3)作为拉曼增益介质,通过1 μm脉冲激光作为泵浦源,在腔长仅为15 mm的振荡器中,获得了波长1.2 μm、单脉冲能量11.2 mJ的拉曼激光转换。输出的拉曼激光脉冲宽度为7 ns,对应最大峰值功率达1.6 MW。该研究首次报道了国产金刚石拉曼激光器在高功率泵浦下的运转结果,输出的峰值功率首次突破兆瓦量级。该成果不仅证明国产光学级金刚石晶体在工艺方面的显著提升,同时也为科研人员通过金刚石激光技术进一步突破特殊波长激光的功率极限,以及拓展其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技术前沿

上光所在太瓦涡旋脉冲产生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太瓦级周期量级短波红外涡旋脉冲产生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团队将新型光场调控技术与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技术 (OPCPA) 相结合,实现了高能涡旋激光的输出。涡旋光是具有螺旋波前的空间结构光束,目前已在量子信息、超分辨显微镜和光镊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涡旋相位结构在激光放大与压缩方面很难保持,目前高强度超短涡旋脉冲的产生仍在探索阶段。

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将空间相位调制与OPCPA技术相结合,实现了1.45 μm的高能涡旋激光输出,并验证了输出的涡旋激光在空间中的传输稳定性。基于级联薄片脉冲后压缩技术,在不破坏涡旋相位结构的条件下首次实现13.7 mJ/10.59 fs的太瓦级周期量级短波红外涡旋脉冲输出。该方案可为非线性涡旋现象提供技术支持,为超快轨道角动量物理研究提供基础。


日本打造出可同时产生和成形千兆赫脉冲的光学技术

近日,来自日本东京大学和埼玉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名为“频谱穿梭”的创新光学技术。该技术可以同时产生GHz突发脉冲,并形成其空间轮廓。目前,业界虽然已有产生GHz突发脉冲的方法,但仍然存在脉冲能量输出效率低、脉冲间隔可调性差以及现有系统的复杂性等挑战。

研究团队的新方案包括通过衍射光栅水平分散超短脉冲,使用平行镜将脉冲在空间上分离成不同的波长。这些垂直排列的脉冲,能够使用空间光调制器进行单独的空间调制。由此产生的调制脉冲,在GHz范围内具有不同的时间延迟,产生频谱分离的GHz突发脉冲,每个脉冲在其空间剖面中具有独特的形状。该方法促进了亚纳秒到纳秒时间尺度内的超快成像,使快速、非重复现象的分析成为可能。这项创新技术为推进超快成像开辟了道路,对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都有意义。它同时产生和形成GHz突发脉冲的能力,为研究快速现象和增强基于激光的过程引入了一种多功能工具。

来源:激光界订阅

免责声明:凡网站注明来源非本网站的作品和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