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光”同行的这一年:回顾与展望(上篇)
2024-01-03
行业新闻
《中国激光界》
143

2023 年,中国激光产业紧紧围绕“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强国战略,不断整合产业链,攻克关键技术,探索激光的工业化应用并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光伏、消费电子、储能电池等热门赛道产业迎来井喷式发展。这一年,激光人也在奋力逐“光”的征程上收获良多……

参与的嘉宾包括:

  • 王又良,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

  • 张庆茂,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

  • 邓家科,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 吴让大,奔腾激光(浙江)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 闵大勇,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郭少锋,湖南大科激光有限公司董事长

  • 李   杰,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张云鹏,普雷茨特精密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 赵巨云,北京凯普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轮值总经理

  • 于颖先,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众说纷纭 共话 “光” 制造时代

在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王又良看来,受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形势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23年制造业整体还是面临了较为严峻的挑战和危机。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当下首要目标就是如何在“十四·五”规划及双碳等战略目标的引领下持续攻坚突破,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和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

image.png

就激光行业来看,还是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亮点。首先,国产激光器尤其是光纤激光器等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水平不断提升。光源是激光产业链条中的核心,光源发展得好,会对下游应用领域和整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其次,随着我国经济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不断有更多新兴细分领域应运而生。例如新能源汽车、光伏和储能电池等热门赛道正迎来井喷式发展,许多激光企业也都在积极布局这些行业。激光产业从之前大份额的钣金行业切入到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板块,市场份额也在稳步增长中。但需要警惕的,当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进军同一个赛道展开激烈竞争时,行业内的价格内卷都是不可避免的,并且会影响利润和持续创新。“因此,企业要从不同维度来解决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高端需求以及探索企业发展进程中从速度向质量跃进的方法,从危机中寻找机遇。很多时候,并非单纯利润高、效益好就代表了高质量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在发展战略思维上的根本转变。”


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委会主任张庆茂表示,三年的新冠疫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思想、理念和行为等方面的冲击。2023年全球产业面临巨大的调整,不断地应对新产业和新业态背景下的新挑战。“中国激光人也一样,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和迷茫,如何破局?如何实现新的腾飞?中国激光人几十年的奋斗历史激励我们不能沉沦,只有奋斗和创新才是唯一的出路。”

image.png

回顾不平凡的2023年,激光产业也见证了诸多的亮点:大功率光纤激光器核心技术不断突破,输出功率不断刷新;超快激光器领域捷报频传,从几十瓦到千瓦,光束质量不断优化,超快激光器及应用发展势头迅猛,逐渐成为主流;借助资本市场的导向,完成产业布局,走出产业发展的瓶颈;新型智能化激光精密制造装备不仅促进我国传统制造产业的升级,并且在更多新兴板块譬如新能源汽车、光伏、氢能、通讯、以及医疗等领域迎来大规模的应用,提升了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了战略新型产业的发展。


“2023年开年,华工激光便率先投入‘双循环’的大环境中,2月召开了全球代理商大会,来自20余国代理商和客户代表齐聚光谷,我们与国际领先激光制造力量携手并进。”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邓家科说道。当前,激光加工行业正朝着装备自动化和高端装备国产化的方向持续挺进,释放活力。但同时,变化多端的国际局势和不断演变的地缘政治等因素给激光出海仍造成了一些限制,在这样的时代局势下,“独门”技术、科技创新更凸显出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image.png

“独门”技术强调的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创新,面对政治较量、贸易摩擦而导致的技术封锁,激光行业必须警惕对海外技术的依赖和自主研发的缺失,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总指引下,华工激光加强对核心元器件、工业软件、关键部件的研发和合作,做好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以积极应对全球市场变化与需求。


奔腾激光(浙江)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让大表示,2023年,中国激光界经历了血雨腥风的价格战洗礼,平面高功率激光切割和焊接全产业链的产品毛利率大幅下降,大部分企业都在苦苦支撑,艰难前行。“行业发展进入到相持和僵持状态,便是考验企业生存能力的时候了。谁能找到突破口谁就能走出红海,如果无法找到‘破局’之路,其存活的时间将不久矣。”从高功率激光切割和焊接工业应用上看,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造船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image.png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应用行业不同,境况大不一样。“譬如,三维激光切割、新能源激光精密加工、激光控制系统和软件、激光自动化产线等领域则呈现春光灿烂的景象,激光微纳加工领域也表现不俗。”另外,中国激光企业出口业务大幅增长。但总体而言,这些企业为数不多,无法改变激光行业整体艰难疲软的大盘走势。


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闵大勇指出,2017年至2022年中国激光器市场规模的增速均较快,2022年在疫情态势下市场规模仍达到了147.7亿美元,疫情的冲击以及国内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促进国内激光产业朝着更高水平的创新和自主研发方向发展,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此外,资本越来越多的关注激光和半导体领域,除了工业激光领域,激光雷达、激光通信等板块也备受关注,行业内的融资、并购活动尤为活跃,国内企业纷纷强化海外布局,在海外投资、建厂等。“然而,开展海外活动需要警惕在国际市场上面临贸易摩擦,技术安全和知识产权等问题,这些也是激光产业面临的部分挑战。”


在湖南大科激光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少锋看来,我国激光行业的发展今年整体来说是稳中有升。受下游和终端客户规模增量放缓影响,上半年激光企业大多业绩不如预期。但激光作为一种工具型技术,行业企业在不断开拓新应用的过程中最终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同时,激光整个产业链条的国产化程度也在持续提升,终端客户特别是头部客户使用国产激光设备及激光器的意愿也在不断增强,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利好消息。

image.png

值得警惕的是,在激烈市场竞争的背景下,一个新兴激光应用领域的产品及质量标准尚未确定时,价格就往往已经触底,譬如目前激光封边机领域即是如此。“从我国激光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说,这种商业逻辑是不可取的,但相信随着行业的不断进化和创新,越来越多的企业会愈发重视标准与质量。”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杰表示,从我国光纤激光器市场来看,国产光纤激光器逐步实现由依赖进口向自主研发、替代进口到出口的转变,到目前国产化浪潮崛起,并实现了国产光纤激光器功率和性能逐步提高的状态。目前中国激光器行业正在经历全面市场化竞争阶段,锐科激光也在强国战略的指引下持续进行产业链整合,技术攻坚,推进核心部件国产化。“在产业链布局方面,锐科激光现已形成武汉锐科激光产业园、湖北黄石智慧光子产业园、无锡惠山锐科激光产业园、上海国神超快激光器研发与制造基地、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工艺工程中心、武汉未来科技城华中产业园、武汉航天三江激光院产业园、深圳华南应用工艺中心、济南章锦综合保税区技术服务中心9大产业园及研发制造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已实现光纤激光器的核心器件自研自产。在产品和技术创新方面,公司正向着“全功率、全脉宽、全波长、全应用”的方向迈进,助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image.png

2023年激光行业值得被记录的大事件诚然不少,从光纤激光器领域来说,锐科激光在工博会上发布了国内首台120kW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核心器件全面升级,同时也开拓了更多领域的应用。此外,工博会还发布了HP高性能系列光纤激光器,主要根据金属加工、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的客户需求进行精准升级,对比同功率产品效率上都到达了极致的提升,堪称“中薄板切割战神”。

此外需要关注和警惕的是,2023年,国内激光设备出口份额仍在大幅增长,也有不少激光器厂家开始针对海外市场大批量出货。海外市场潜力巨大,国内激光企业产品出口动力很强,但产品的稳定可靠性及海外服务便捷性,成为海外市场制胜的关键。因此,不断强化出海产品发展战略尤为重要。


普雷茨特精密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云鹏认为,在国家强国战略的引领下,中国激光行业已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通过中国激光行业各产业链上从业人员的不断努力与携手并进,已见证了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应用开拓等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就激光切割而言,国产自主研发的切割头从30kW、60kW以及到今年推出的80kW,不仅席卷了行业的新浪潮,并且把激光钣金加工能力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在激光焊接领域,中国激光企业继续深耕细分市场,拓宽赛道,与各细分行业的结合愈发紧密。”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激光加工市场,从而为行业的茁壮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相信随着更多新应用方向和场景的出现,定会有更多新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向市场。

image.png


“2023年,中国激光行业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题、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新型激光应用技术和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市场规模持续攀升,中国已成为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工业激光市场。”北京凯普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轮值总经理赵巨云评价道。无论从激光设备的市场规模、光纤激光器的出货量,亦或是中国直接半导体激光器的市场规模来看,激光行业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同时,国产化进程加速,推动国内制造业进入激光器升级换代的高峰期。

image.png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正迎来井喷式发展。新能源也是当下激光应用领域最热的方向,成为激光企业争相布局的新风口。作为高精密和高效率加工技术的激光技术在新能源行业应用愈加广泛,为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对此,凯普林也在积极布局开规划产品发展路线,公司研发生产的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超快激光器将继续服务于激光雷达、激光精密切割、新能源焊接、激光熔覆、激光清洗等新能源激光应用领域。”

今年国产超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泵浦耦合、功率合束以及核心光学器件等领域实现全面突破,功率屡攀高峰,工业激光切割加工市场成功应用60kW及以上超高功率产品,有望进一步替代火焰切割、等离子切割等传统高污染、高能耗切割工艺。


“针对激光切割这一规模体量可观的应用领域,我们归纳了部分亮点和需要警惕的信号。”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于颖先说道。亮点方面,首先是国产激光设备的性能主导力更强。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更高的动态性能,国内头部设备制造企业商业化了加速度6G、快移速度300m/min的平面切割设备。二、更大加工幅面及更高功率的平面切割设备持续替代等离子等原有加工工艺。三、重载切管机快速进入钢结构管、重载型材钢等加工领域,广泛应用于钢结构建筑、工业厂房、桥梁工程、船舶制造、轨道交通等行业中。

image.png

其次,山东省和广东省等不少设备制造企业的海外营收超过总营收的30%,部分设备制造企业在拓展海外渠道、输出设备的同时,也在通过参加高规格展会、成立分公司、强化与客户之间的黏性和纽带等方法持续强化品牌打造,致力成为中国激光的扛旗者。

“同时,一些警惕的信息也亟需重视。譬如,类似‘市场上的卖价低于我们成本’的这类声音不绝于耳,预示着常规通机市场已陷入更卷的泥潭,国内市场基本无利润。而国内市场这种低价竞争,已经开始蔓延至越南,印度,泰国等与中国市场需求类似的东南亚国家,国内厂家在这些市场也正逐渐陷入到红海价格战中。”

积极布局,抢占先机

2023年,激光企业持续求新求变,无论在工艺技术、产品研发、市场及应用开拓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绩。

据邓家科介绍,2023年华工激光从智能装备、自动化产线到智慧工厂全方位满足及应对客户需求升级和市场细分变化。在中低功率激光加工领域,公司持续打造半导体面板、3C电子、汽车电子及新能源和PCB微电子几个长期发展的行业赛道,以行业为核心来构建系列解决方案,重点打造了车载玻璃激光加工自动化产线、氢能金属双极板焊接自动化产线、新能源电池盖板行业极简高速线自动化产线、IC载板智能装备、拉环二维码激光赋码设备、医疗行业POCT试剂灌装封膜自动化产线等“专精特新”产品。

在高功率激光加工领域,华工激光持续升级优势产品,如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智能装备、激光弱化智能装备、汽车白车身焊装产线、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焊装自动化产线等;在汽车制造领域,开发了轮胎模具在线式激光清洗智能装备,让激光成为“双碳”时代的助力“燃料”;推出汽车门环激光焊接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电池绝缘膜激光清洗智能装备,更全面地满足汽车轻量化市场需求。

“在国际业务方面,激光智造高端产品在欧洲、东南亚、韩国、日本等海外高端市场销量持续增加,在今年更开放的大环境下,华工激光将中国‘智’造推向世界,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把握先机。”他补充道。


吴让大表示,奔腾激光的主营业务是高功率激光切割和焊接设备,当下企业深陷价格竞争囹圄,利润锐减,为历年来最困难的一年。“因此,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公司进行了持续的产品优化和成本优化,在高功率激光切割和焊接成套设备的研发领域不曾停歇,继续前行,引领行业风向标。”

例如,3月全球首台60kW激光切割设备在深圳机床展览会首发成功,现已实现批量生产和出口销售,市占率遥遥领先。6月武汉2万平米新制造基地投产运营,产能翻番。三维激光切割设备获得比亚迪数十台大单。9月自主研发高功率激光切割头获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60kW激光长期稳定运行,已小批量投入市场。深圳锦帛方激光研制的pack模组激光焊接产线成功出口泰国。新能源激光精密加工设备业务取得重大进展。11月与浙江工业大学共同研发的“复杂构件激光高效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由奔腾激光牵头,联合上海光机所和浙江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组建的‘高能级研发平台—浙江省激光智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获得省政府批准成立。”


闵大勇表示,2023年长光华芯在多领域全面开花,围绕“一平台、一支点、横向扩展、纵向延伸”发展战略持续深化布局。譬如,公司新一代高功率半导体单管芯片产品获得突破性进展,实现商用50W,研发66W功率输出,66W产品于2月在美国西部光电展推出,芯片条宽290μm,最大效率超过70%,工作效率超过63%,是迄今已知报道的条宽在400μm以下高功率激光芯片最高水平。除了高功率系列产品,长光华芯还在今年武汉光博会上发布了56G PAM4 EML光通信芯片,为400G/800G超算数据中心互连光模块提供核心器件;车载激光雷达芯片通过车规级AEC-Q102认证;与苏州纳米所合作成立镓锐芯光,正式进军可见光领域,填补国内在氮化镓蓝绿光激光器领域产业化的空白;针对塑料焊接市场推出1710nm直接半导体激光器产品。“同时,长光华芯全资子公司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院与苏州科技城管委会共建的化合物半导体平台项目启动建设,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


郭少锋指出,大科激光始终专注于高亮度光纤激光器在高端工业及科研定制领域的应用,技术、产品与服务也一直聚焦于这些领域。“从具体业务上看,公司在新能源领域持续发力,一些从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模组制造的客户已经连续3年以上使用大科的产品;同时,2023年我们也在头部的新能源电池及终端客户处取得了业绩突破,并在一些标杆型客户处进行了超长时间的可靠性验证。”此外,大科激光始终关注新兴应用领域,2023年在以激光熔覆为代表的激光增材制造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大科狮子座超高速熔覆激光器凭借高稳定性与先进的光斑匀化技术,赢得客户良好的口碑。整体而言,公司今年的业务按计划稳步推进,特别是在关键项目上攻克了重要节点,为2024年的进一步放量打下坚实基础。


据李杰介绍,2023年前三季度,锐科激光营收约25.83亿元,同比增加11.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72亿元,同比增加422.5%。“在外部环境不太景气的前提下,利润率仍有所上升,这说明锐科在生产销售和成本控制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不错的效益。”

从技术方面看,公司始终坚持技术引领,首创圆形改性光纤,开创了中国光纤激光器新体系,性能更优,匹配度更高;自研半导体激光芯片,解决了技术封锁问题;锁波长泵浦源,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市场方面,锐科采取推进产业链整合、布局高端应用、拓展全球市场等积极的市场策略,多措并举继续保持国内光纤激光器市场领先的地位。应用方面,公司积极布局高端和新兴领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特色化产品。“当前,我们根据各市场不同的要求开发了旗帜系列、HP 系列、全球版系列以及超快激光产线等丰富的产品矩阵,为全方位进军高端应用市场做足准备。”而在新应用方面,锐科已成功进入船舶、汽车新能源、光伏等领域,在多家头部企业形成批量销售。


“普雷茨特激光加工业务以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接为主。目前激光切割市场已处于红海竞争模式,尽管总销售量还在上升,但整体的利润率却在下降。这就需要考验激光切割行业的从业者们如何跳出价格竞争的怪圈,开辟新增值点,探索新发展动能。”张云鹏坦言。就目前来看,随着30kW、60kW、80kW量级激光切割以及更高的功率推向市场,定会掀起一波新的市场需求。同时,在激光功率不断拉升的同时,如何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产品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激光焊接方面,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应用市场持续火爆,尤其是焊接质量监控系统为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追溯建性建立了新的市场标准。今年受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的市场红利,普雷茨特的焊接业务整体呈现大幅增长态势。除此之外,未来公司的激光焊接会朝着与AI功能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从而为用户提供更智能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并开拓更多焊接的应用场景。


“去年凯普林基于第四代泵浦源技术推出‘更小、更轻、更智能’闪电系列光纤激光器,屡获行业大奖。产品展现了高度集成化和模块化设计的成果,有力诠释了‘less is more’和极限设计理念,也引领新一代光纤激光器小型化的浪潮,让手持激光焊接机进入了后备箱时代。”赵巨云评价道。

聚焦“双碳”目标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面向激光切割加工应用市场,2023年凯普林基于CTC芯片一体化技术、雷霆光学平台和功率合束技术,开发出雷霆系列光纤激光器,并具备高集成、高功率、高亮度的三大特点。产品覆盖12~100kW功率段,追求更高激光功率的同时,激发激光切割应用潜力。该系列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多项核心与关键技术突破,显著提升激光切割速度和生产效率,为用户创造更大价值。


于颖先表示,发那科持续保持着对热点行业的技术更新及前沿趋势的关注,不断向客户交付更具技术附加值和商业价值的机型解决方案。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板块,公司与合作企业联合打造了热成型钢加工解决方案、非金属电池仓加工解决方案、异形管加工解决方案、刀具消熔设备解决方案、增减材一体机解决方案等。在2023年市场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公司的激光业务增长明显。

拥抱新机遇 “激”发新动能

当前,激光行业需要拥抱更多的新机遇和新动能,而企业应当通过“1+N”这一理念不断探索激光的无限可能,在支柱产业领域创造更多的激光高端应用新需求。

邓家科表示,“光无界,智未来”精准勾勒出未来版图,激光应用探无边界,与智能制造的结合让激光拥抱更多行业新机遇与新动能,华工激光一直坚持“激光 + 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通过“装备智能化、产线自动化、工厂智慧化”延伸激光应用,在多个行业领域满足客户需求,适应时代发展。

在国家关键核心领域,如半导体、新能源行业,公司加强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在新能源领域,针对汽车轻量化的应用趋势,在激光焊接、切割等应用上提质增效;在氢能的“制储运加用”上打造了碱性电解槽和燃料电池双极板两套激光智能装备解决方案;同时,华工激光也着重将已有的智能装备升级更新,比如除了将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智能装备打造成加工热成型件的“明星产品”,还将其向家电、医疗等领域延伸;针对轮胎制造行业,公司推出轮胎模具在线式激光清洗智能装备,将激光“智”造向更多的细分领域拓展,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对1+N的探索,永不止步。


在闵大勇看来,激光具有无限可能,易于与各种智能化解决方案相结合,当前激光在医疗、工业加工、传感、激光雷达、激光显示等领域广泛应用,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创新的应用场景。激光产业的核心在于激光芯片,为迎接将来更多未知的应用场景,长光华芯致力于夯实现有平台能力,进行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产品性能以满足新应用场景的需求,横向扩展激光雷达与3D传感芯片、光通信芯片、可见光芯片、探测器芯片等领域,通过推出多元化的产品线,覆盖不同领域的深层次需求,满足不同行业的激光应用诉求,当下一个热点到来时,长光华芯已为市场备好弹药,让下游厂商更快进入赛道。“此外,长光华芯积极培育和建设高质量人才团队,以确保公司在激光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全方位开展行业合作,建立更广泛的生态圈,推动激光技术在更多行业中的创新应用,并深度参与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获取更多的机遇和资源。”


“产业升级以及‘双碳’目标对激光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光行业必须持续以技术驱动为核心,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与质量,才能够拥抱新机遇与新动能。”郭少锋概况道。大科激光秉承“亮度为王”的理念,专注于高亮度光纤激光器的开发与市场拓展,推动了高亮度激光器在工业领域的渗透率。

高亮度激光器不仅在薄板切割方面表现更出色,同时也解决了高功率激光器无法切割高反材料的难题。在焊接应用中,高亮度激光器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双碳目标下,汽车工业发展战略向轻量化和新能源调整,从而对焊接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表明,随着亮度的提升,激光器的能量密度最大可提高25倍,焊接速度最大提高6.5倍,CPK指数最大提高2.9倍。同时高亮度激光器在焊接高反材料方面,其焊接熔宽保持相对稳定,这一特性非常适用于动力电池、全铝车身等铝合金应用的焊接需求。

大科激光从应用痛点出发,从激光本质特性着手,研发出模式净化DEC技术、抑制拉曼光RSF技术,和抗高反BRP技术(获湖南省发明专利一等奖),研制了各功率段具备极致亮度的光模块,并基于此推出了星座系列工业级光纤激光器。例如,天狼星系列激光器通过有效抑制横向模式不稳定和受激拉曼散射,实现3000W纯基模输出(实测3000W功率段实现M²=1.06,接近光学衍射极限,5000W功率段实现M²=1.28),能量传输光纤(芯径为14μm)长度达到10m,拉曼抑制比≥35dB。这一系列的突破,使该系列激光器亮度达到物理极限,加工效率相比同功率常规产品提升30%。同时功率冗余10%~15%,稳定性更强。大科猎户座环光连续光纤激光器,功率段覆盖4kW-6kW,中心光束采用基模高功率光模块,解决了中心基模条件下环形光纤及合束器制备等难题,能够长时间稳定加工,适用于新能源电池焊接等不同激光应用场。狮子座超高速熔覆连续光纤激光器,功率段覆盖3kW-9kW,主要针对增材制造领域的高速熔覆市场,基于大科激光自己研发的传输光纤,光斑匀化度可达到90%以上,为实现稳定高速的熔覆加工提供产品支撑。北极星准连续光纤激光器,功率段覆盖1.5kW-4.5kW,在脉冲模式下峰值功率达到连续模式平均输出功率的10倍,可显著改善薄板高反材料的切割、钻孔质量,电光转换效率高、能耗低、耗材少。


李杰表示,在受到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宏观因素影响以及激光器快速发展且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处于激光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企业要想拥抱新机遇、新动能,需要持续关注市场、敬畏市场,同时激光生态圈应当携手走向联动、合作和良性竞争的新格局,共同推动激光行业迭代升级。这些需要建立在三个基本原则上:第一,拒绝低价内卷,持续专研新技术、新应用、新领域,推动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第二,切实提升产品品质,注重品牌建设,打造中国激光成为全球品牌;第三,产品先行,服务为本。从终端的视角出发,激光应用面向的行业多种多样,锐科激光作为激光器制造企业之一,与各行各业产业链都有关联,身处中国智造的关键一环,激光企业唯有坚持本我,不断开拓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才能助力中国激光产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赵巨云指出,激光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支持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我国重点支持发展的领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及迈向现代化的关键领域和重要推力。“市场需求,消费习惯,技术创新在变化中蕴藏着众多机遇,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领悟力,深入分析变化中的新机遇和新动能,能够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抓住新兴行业机遇,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企业愿景和价值观。

凯普林以“创变非凡”为价值观,致力于成为全球激光解决方案的领跑者。通过激光领域突出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成果,历经二十年耕耘,基于半导体激光技术,按照“1+N产业发展促进体系”思路,持续探索激光行业的无限可能。通过进一步延伸激光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激光产业“三链”融合,致力于在支柱产业领域创造更多的激光高端应用新需求,逐步形成了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超快激光器三大业务领域。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医疗健康、精密加工、消费电子、新能源等领域,成为国内领先的激光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此外,凯普林围绕北京“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技术平台,先后成立天津、江苏、深圳、德国等多个研发中心和自动化生产基地,形成北京研发总部、全国布局生产、全球开拓市场发展新格局。


于颖先指出,多样性的国产设备供应量大,终端用户可选面宽量广,价格实惠。国产激光设备市场进入正向循环,成功在高端应用市场立足,并逐渐成为主导力量。同时,部分设备制造企业也正围绕业务增长点寻求差异化竞争、品牌及影响力展示等诉求,打造出具有一定技术门槛的行业专机。各个细分行业规模没有常规设备大,但是由于进入的MTB少,终端用户行业属性明显,集中度高,容易出现1-2家企业在某个细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利润也会相对可观。“诚然,新光源,新配套,新工艺频繁商业化,激光焊接市场蓬勃发展,激光增材制造工业化,但激光应用方兴未艾,还远没有到成熟期。”

来源:《中国激光界》2023.12月刊

免责声明:凡网站注明来源非本网站的作品和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