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场工业盛会上听到的“光”智造声音……
2024-09-30
行业新闻
239

上周,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盛大举行,本次展会的主题为“新质领航 数字赋能”,同期举行的2024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MWCS 2024)汇聚了多家国内外激光领域品牌企业,竞相展示了琳琅满目的高精尖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

展会期间,《激光界》也走访了部分企业,聆听他们对于新时代、新技术、新应用、新产业背景下激光行业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以及企业在布局方面的观点。

image.png

本次邦德激光在工博会现场全球首发首签了20万瓦超高功率激光切割设备,以原装之力,诠释了中国制造的高品质与高精度;以巅峰之作,彰显了激光技术的无限可能与广阔前景。其他展品还包括为钢结构行业加工打造的U系列产品以及可双工序运转、零尾料的激光切管机等。同时,通过MES系统将展馆陈列的设备进行串联和交互,能够实现高度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济南邦德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国内市场部总监李磊受访时表示,公司向来高度重视研发,重视创新,重视产品的质量闭环以及整个服务体系和生态,致力于为全球的金属加工用户提供极致好用的激光切割设备。

image.png

谈及行业内卷、新质生产力等问题,李磊指出,首先,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内卷。“一方面,恶性价格战的'卷'确实让企业和产业的生态环境愈发恶劣,影响行业的整体增速;但从另一个维度看,正向的‘卷' 是卷高价值,即产品高价值、技术高价值……这种卷会促使那些真正重视研发、重视产品质量、重视市场服务以及坚持长期主义的品牌企业在市场上赢得先机,更具竞争力,并且能够精准找到契合自身发展的赛道。

其次,激光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的代名词。例如,让激光切割逐步替代传统等离子、火焰切割、水切割和线切割等工艺,初衷也是希望能让客户以更低的成本使用到最先进的尖端科技,无论是激光下料、激光焊接、激光熔覆、清洗,亦或激光增材与减材……它们都有助于新质工艺技术的提升。“当前,尽管激光的应用疆土在持续开拓中,但站在‘光' 制造这个大的范畴和领域来看,我们认为激光的发展和潜能远不止于此。未来要继续思考如何把激光技术用得更好,让切割的精度更高,性能更佳,优势更明显,并且能够精准满足不同细分行业的市场需求,用‘光' 赋能千行百业。”

李磊表示,邦德作为一家品牌化的企业,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品牌化的道路,目前已实现了激光器、激光头和操作系统核心三大件的自研自产。同时,做产品的颠覆者,也要做服务的颠覆者!公司成为行业首家荣获五星级售后服务认证的企业,并在行业首推“自研核心三大件 5年质保"的概念。“我们希望激光行业未来能够更有序,更健康地一路驰骋,真正的像汽车、新能源和家电等行业那样不断壮大,不断走强,能够让全球更多的用户感受到这束光所带来的魅力和能量,实现让激光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的愿景。作为东方的民族品牌,邦德激光也期待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中国企业携手同行,推动中国智造迈向全球舞台的中央,让中国的高端制造令世界称道。”

image.png

本次展会,通快带来多款应用于汽车制造、新能源、锂电、医疗和消费电子等行业的高端机床设备和数字化解决方案。通快机床部销售总监李明首先介绍了TruMatic 5000 激光冲裁复合机床,这款设备完美结合了激光加工与数冲成型工艺的优势特点,使用户能够在一台机床上灵活生产高质量的个性化零件,大幅缩短加工流程,减少错误率,实现产品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制造。此外他认为,中国激光行业目前在加工过程优化、设备功率提升等方面取得可喜的进步,但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例如,未来在激光加工过程中要引入更多人工智能和工业视觉系统等技术来提升整体的工业智能化水平。“目前,通快在加速推动AI与制造业的融合方面成绩斐然,已推出相关人工智能 AI的解决方案,被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医疗等行业领域,助力客户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

image.png

通快三维激光系统产品经理,激光事业部CEO执行助理张震表示,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电动汽车的不断增长,汽车制造对轻量化、自动化、数字化和生产成本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通快三维五轴激光切割系统 TruLaser Cell 8030搭配自动化上下料设备,实现了生产效率、成本控制和安全性的全面提升,为汽车热成型零部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加工赋能。“目前,大部分的国际汽车品牌都采用通快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来加工汽车零部件,这也代表激光切割技术从平面迈向三维并处于持续创新与更迭中,它同时也是光纤激光技术与数字控制技术完美融合的产物”。张震说道。

未来,通快将继续引领全球制造业迈向智能、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推动‘光”智造技术的革新发展及其在各细分领域的应用。随着通快激光业务区域中心(中国)的建立,公司将在中国开发和制造更多先进的激光核心光源、激光加工光学器件和系统,为中国市场和用户提供更多创新、有价值的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产品、技术、工艺与应用解决方案,进一步深化本土发展战略,用激光这一智能制造工具和新质生产力更好地赋能中国先进制造业。

image.png

据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刘宇凌介绍,本次锐科激光展示了多款重磅新品,以满足汽车制造、新能源、船舶制造、航空航天、3C电子等高端应用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其中包括:高端系列激光器新品、全球最高功率200kW激光器、为极致速度而生的F系列激光器、为激光熔覆而生的CL系列激光器、剑指医疗及精密应用领域的全波段系列激光器新品如高能量水导绿光激光器、掺铥光纤激光器、紫外纳秒激光器等。此外,锐科激光与航天增材联合发布了为航空航天3D打印而生的专用激光器,并与航天增材、华曙高科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引领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的技术迭代与创新、合力推动国产锐科激光器在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市场应用。“这也验证了在产品和技术创新方面,锐科激光正朝着‘全波段、全脉宽、全功率、全应用’的战略发展方向全速迈进,助力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刘宇凌表示,目前锐科激光已实现全产业链的垂直整合,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持续提升产品的自主可控性和供应链安全性、并实现各层级基础技术、材料、器件、光源的自主可控。横向战略方面则主要体现在全方位丰富和拓展公司的激光器产品体系与品类,坚持“四全”的发展战略。以此战略为基底,再去深入拓展更多高精尖领域,因为中国需要更多做先进光源的企业,在许多底层的技术上攻坚克难,不断解决高精尖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助力中国智能制造业进一步的转型升级。

image.png

“对此,锐科激光作为行业领军者,我们责无旁贷,虽然前路会很艰辛,也可能前途未卜,但我们依旧充满热忱与信心,将继续深耕技术研发,拓宽市场应用,并携手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推动激光技术的国产化进程,为高精尖领域的核心制造技术的更迭贡献更多力量。”她表示,身处中国智造的关键一环,激光企业唯有坚持本我,让一切为应用而生,始终围绕客户需求去开拓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助力中国激光产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据海目星钣金行业中心总经理朱昊介绍,海目星本次展会主要展示了两台设备。首先是一台"十年前"的光纤激光切割机。当被问及缘何为展出这样一台“十年老机”,朱昊表示,由于近年来激光行业陷入卷价格、卷配置的厮杀中,这种劣币驱逐劣币的恶性竞争对从上游元器件到激光器、再到OEM厂商和下游用户的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而,这使我们回想起十多年前生产激光切割机时的初心,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十年洗礼,该设备的动态精度和稳定性依然卓越,并一如既往地在为客户创造价值。”另外一款则是“十年后”的新设备,这是一台搭载了4万瓦激光器、可变光斑激光切割头,以及海目星自主设计的高动态、高精度,且可媲美进口设备除尘效果的激光切割机床。“新旧设备的同时亮相既展现我们对往昔技术和产品的沉淀,对初心的回首,也代表我们对未来行业应当秉承‘卷技术、卷价值、卷创新’的理念坚持。”

image.png

近年来,海目星不断拓展核心激光技术的应用场景,先后完成了工业激光在3C、锂电、光伏等领域的布局和医疗激光赛道的布局。同时,公司持续提升全球化布局、本土化运营等多维度的综合竞争力。作为国内新能源率先出海的装备企业之一,早在2019年,海目星已成为美国新能源汽车巨头的供应商,目前已在北美、欧洲、日韩等地设立了8家海外子公司,与多家海外头部企业形成密切互动,并加入了20余家海外头部企业的供应链。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内卷加剧,制造业出海热潮持续升温的当下,海目星将始终立足激光技术核心优势,以市场最新需求为导向,日益完善全球化业务网络,为客户提供更有优质、高效的服务。

朱昊指出,未来中国的激光光源和装备制造企业应当继续攻坚克难,勇攀新峰,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让中国设备真正能够赢得海外市场与客户的赞誉和尊重。海目星也将持续加强研发创新,突破精进新技术新领域,深化全球化发展战略。“今年年底,我们规划推出一款全新的高速激光切割机,明年一季度预计会推出第二代高速机,其性能与海外品牌的差距将大幅缩小。”他说道。

image.png

“作为创鑫激光全资子公司,本次宝辰鑫带来新能源、3D打印、精密加工、通用焊接等多个领域的前沿产品方案,通过‘激光方案化、方案全面化’的理念,展示了新能源锂电池的高速划线子系统、毛化子系统、焊接子系统,精密加工方案,3D打印子系统和激光清洗子系统等丰富产品线。”深圳市宝辰鑫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战略销售总监谭建军介绍道。

image.png

他表示,尽管近几年行业内卷现象肆虐,但只要找准发展赛道,与客户同频共振,在技术上保持创新力,在应用上保持敏锐性,摈弃同质化竞争,注重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市场培育与开发,在保持现有存量市场的前提下,努力开拓更多的蓝海市场,便能在内卷中突围而出。

宝辰鑫践行高精尖领域的激光技术与应用的探索和落地,在业务布局上重点深化和丰富行业解决方案,今年以来在锂电、光伏、3D打印等领域取得多个项目的重大技术突破。例如,为某超大客户提供的高速划线方案,是基于公司自研MOPA系列高性能激光器、振镜系统及控制系统的整套方案,划线速度最快可达60000mm/s,划线的线深与线宽一致性很高。“又如,新能源锂电池领域落地的电池壳体激光智能毛化方案,是另一项工艺创新案例。宝辰鑫携手设备厂商推出的动力电池毛化+喷涂解决方案是国内率先上线的蓝膜工艺替代产线之一,使用激光毛化对电芯壳体进行预处理,有效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通过激光进行表面改性、加工等处理,可以实现许多高复杂度的制造工艺,对新质生产力提升有巨大推动作用。”谭建军指出,除了继续深耕新能源、光伏等风口行业,今年公司还将资源向激光增材制造领域倾斜。“目前,我们已和国内多家龙头厂商保持深度合作,在医疗齿科、工业模具、汽车制造、消费品、3C、航空航天等领域帮助设备客户实现优质交付,用优质的产品方案推动增材制造国产化发展。”

未来,依托母公司创鑫激光20年的激光技术沉淀,宝辰鑫将不断拓展激光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持续创新激光工艺,以更全面、更高效、更智能的激光光源行业解决方案,为广大行业用户提供更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一站式激光应用。“同时,我们也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打包一些成熟的解决方案主动出海。”

image.png

专注于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技术研发的星汉激光本次携旗下一系列最前沿的产品与应用解决方案亮相工博会。其中,重磅首推的2200W风冷手持激光切焊机X7是继切焊机X3、X5后的全新升级版,其核心特点是能在极低和极高(-20℃-45℃)的超宽温度范围内稳定运行,并始终保持一致的焊接质量和优异的功率稳定性。

红蓝复合焊接系统是另一款创新产品,它将两种激光源的优势结合起来,以蓝光半导体激光为预热光源,高亮度光纤激光器为焊接光源,并搭载控制平台,成功实现有色金属焊接过程中熔池稳定、焊缝美观、能耗低和无飞溅的工艺目标,被广泛用于新能源电池焊接、3C及合金焊接等场景。

在深圳市星汉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林文烽看来,目前中国激光行业比较内卷的核心原因在于对更多的应用领域和市场需求的开拓远未达到预期,导致行业内企业过度竞争。“对此,我认为产业链上的企业应当努力寻找更多的激光应用热点,并且进一步加强对‌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其对应用领域和新需求的拓展至关重要;在保存量的前提下,要更多关注增量和蓝海市场,立足于开辟高附加值的优质赛道,持续为更多行业赋能。”

作为全球高功率半导体激光技术及解决方案领导者,星汉激光目前已打造了从激光芯片、激光核心器件到激光设备完整的产业链,旗下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生物医疗、消费电子、科研和光通迅等行业。林文烽表示,公司将会不断深耕差异化细分市场,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以创新驱动未来变革!“此外,我们也将加速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以客户价值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依托星汉激光底蕴深厚的半导体激光技术,携手行业同仁共同开创新时代、新技术,新应用、新产业背景下的‘光’制造行业新格局。”

image.png

本次维宏展出的TU30A-3D激光型钢三维五轴切割控制系统专为解决钢构建筑和重型机械行业中的高精度、复杂形状加工需求设计,搭载高功率激光器、五轴联动机床结构和灵活的切割头,能轻松应对工字钢等材料的精确加工。与传统技术相比,切割效率提升3倍以上,同时搭载的智能控制系统——BC五轴RTCP联动算法,支持坡口切割、空间蛙跳技术和型钢摆放偏差补偿。这是目前维宏在整个产品序列里最高端的一款产品,突破了多项数控领域关键技术。

此外,据上海维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副总监罗兴男介绍,今年维宏在钢管、船舶等行业的平面坡口应用领域迭代了更多新产品。例如,由于船舶行业对材料的利用率及厚板切割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光平面独立套料解决方案WiseCAM以其独特的余料利用新技术、异型板材排版、更高的路径规划效率等优势和其他更新的工艺亮点,为用户提供“厚薄有度,内外兼修”的激光平面切割套料新体验。 

罗兴男表示,接下去,维宏将进一步布局更多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例如,针对薄板钣金等行业,配合卷料校平机构、标识系统、中控系统,结合折弯机、机械手等外部设备,形成一套钣金加工综合解决方案;围绕五金卫浴等家居制造行业以及电梯行业的管切应用,以及钢结构和船舶等行业,维宏都会推出更多行业类专机的独特解决方案,为细分市场提供高赋能的新产品、新技术与新应用。

作为国内数控系统领域的开拓者,经过十余年的创新突破,维宏已拥有完整的数控系统产品体系,从数控系统、伺服驱动产品、工艺软件延伸到配件、智能工厂建设和工业云服务领域等多个维度,为千行百业贡献着“智造”力量。同时,秉承“赋能中国制造业,为千千万万家企业提供数字化制造的澎湃动力,让制造更精准、更灵活、更高效”的企业使命,维宏始终深耕高端数控领域新技术、新工艺的攻坚克难,致力于打造更适合中国“工业母机”的国之重器—高端数控系统。“未来,维宏定将引领和推动数控领域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和应用创新,赋能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排名不分先后


免责声明:凡网站注明来源非本网站的作品和图片,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