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11月27日,深圳见 | 2024大湾区国际激光智能制造及应用技术大会
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将联手香港讯通集团于2024年11月27日在深圳举办“2024大湾区国际激光智能制造及应用技术大会”,同期举行2024年DMP大湾区工业博览会。
本届大会将重点围绕刀具模具、金属加工等领域的高端精密加工需求,以各种难加工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为切入点,深度搭建“产、学、研、用”平台,探讨激光清洗、激光熔覆、激光合金化、激光退火等表面强化与复合技术如何结合自动化、智能化等技术赋能产业换新,推动先进“光”制造技术在更多领域实现突破和应用。
行业动态
第二十届北京激光技术前沿论坛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11月2-3日,北京光学学会与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北京工业大学科协、中关村微纳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合作,在北京工业大学成功举办“第二十届北京激光技术前沿论坛”系列活动。
论坛期间,多位专家围绕激光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先进激光光源技术、激光增材制造、前沿光学器件的研制和应用等方面作精彩报告。论坛紧跟激光光电子技术的前沿发展、聚焦激光技术领域的难点和热点,既有反映我国激光光电子市场的现状的权威性分析综述,也有跟踪阿秒技术研究最新进展的专题报告,以及在多项激光技术应用领域取得新突破的成果报道。活动期间,还组织嘉宾团赴怀柔科学城观摩参观。与会专家参观了中科院物理所材料基因组交叉研究平台、超快光场实验通道、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怀柔基地、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平台。
高端激光制造装备协同创新论坛在杭州召开
11月2-3日,2024年高端激光制造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议暨高端激光制造装备协同创新论坛在杭州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创新激光技术,培养激光人才,做强激光装备,助力高端制造”。理事会议上,选举产生了协同创新中心新一届理事会,举行了新增理事单位的授牌仪式和研究生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此外,200余位激光制造与增材制造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高端激光制造装备协同创新论坛,从学术前沿与产业应用方面汇报最新进展,共同探讨激光与各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产、学、研、用以及与国际创新力量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学术论坛邀请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李琳教授、浙江大学邱建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铸国教授、浙江工业大学姚建华教授作特邀报告;产业论坛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朱晓教授、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周军研究员、通快(中国)有限公司王杭亮总监、武汉华日精密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何立东董事长等作特邀报告。
西南首个激光产业联盟在绵阳成立
11月5日,西南首个激光产业联盟在绵阳正式成立。联盟成立后,将致力于搭建西南地区集技术交流、市场拓展、人才培养、资源共享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将整合川、渝、云、贵等地高校、院所和产业渠道,发挥区域优势企业和创新技术研发机构优势,搭建与激光产业合作的新平台。
绵阳作为四川激光技术应用产业的主要承载地,在推进激光技术创新和激光产业发展方面具备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以游仙区为例,近年来,依托激光领域大科学装置、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基础优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聚焦激光材料及元器件、激光设备及应用等重点领域,初步形成以先进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和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航空与燃机三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体系。
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取得重要进展
日前,硬 X 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HINE)开启注入器束流调试并于当日实现束流贯通,束流加速能量达到工程设计要求的100兆电子伏特(MeV)。SHINE作为最新一代基于连续波超导加速器的高重频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将建设1台电子能量8吉电子伏特的超导直线加速器和若干波荡器线、光束线及实验站。
电子枪发射的20皮库(pC)束团电荷量经聚束器加速后,首次进入超导模组段加速单元。现场调试人员依次完成两台超导加速模组共9支超导加速腔的幅相调节和相位扫描,束流加速能量于当晚达到工程设计要求的100MeV。经初步优化,束团电荷量为20pC、重复频率为10Hz、能量为100MeV 的束流顺利抵达注入器末端的45kW 满功率废束桶,实现注入器束流贯通。这是继2023年底电子枪段实现束团能量为750keV、电荷量为100pC和重复频率为1MHz 束流指标后的又一加速器调束里程碑,标志着工程进入注入器整机束流调试的新阶段。
企业动态
德龙激光与追光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近日,苏州德龙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追光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产品服务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度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双方业务的持续增长与创新。
追光科技作为专注于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研发与产业化的高新技术企业,正在积极布局大面积柔性光伏组件技术及相关的卷对卷设备制造技术。而德龙激光,致力于将激光技术的精准、高效与智能化优势,全面融入钙钛矿整线解决方案,携手追光科技为行业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推动光伏产业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飞瓴光电生产中心落成
11月5日,武汉市飞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中心落成典礼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楚天传媒科创园隆重举行。2023年1月,经省科技厅牵引,飞瓴光电与武汉工程大学成立光电材料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飞瓴光电董事长童维军带领团队聚焦特种光纤关键原材料,用一年半时间完成了常压微波等离子体技术从概念到设备稳定性验证,再到掺杂工艺平台的三步走,代表性深掺氟包层材料也达到了可替代进口材料的水平。并在23年11月完成Pre-A轮融资2500多万元,投后估值1亿元。从机理预研到工艺实现再到产品定型和市场导入,基础机理问题到实际装备落地,再到工艺实现的全面创新,校企合作产学研用大大提升了落地效率。
此次落成投产的生产中心,不仅为公司自身的发展注入了动力源泉,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预计将实现2-3亿元产值规模。
创瑞激光增材及半导体装备零部件全工艺智造基地项目喜封金顶
11月6日,位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创瑞激光增材及半导体装备零部件全工艺智造基地施工项目顺利封顶。半导体是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也是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该项目是创瑞激光布局半导体零部件、航天航空、军事工业、海工核电及工业模具等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领域的又一力作。项目位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古现街道A-45地块。
该项目总投资2.6亿元,主要规划了年产200台套3D打印智能设备制造线2条、半导体关键零部件及精密机械零部件智能化生产线21条、金属鞋模增材制造设备智能化生产线2条、轮胎模具增材制造设备智能化生产线2条以及公共配套设施等。该项目建成并达产后,预计产值将近10.8亿元、投资回收期为4.98年。预估年缴税金3051万元、新增就业150人。
技术前沿
中国科学家研制出高性能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近日,中科院大连物化所团队制备了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低毒性蓝光胶体量子点,实现了高度稳定的液体激光输出。研究团队制备了高品质的蓝光ZnSe/ZnS核壳量子点。随后,团队使用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研究了该量子点的多激子复合动力学和光增益行为,发现其具有接近1纳秒的双激子光增益寿命。该寿命比相同体积的ZnSe核量子点提升近一个数量级。
团队进一步使用飞秒激光和纳秒激光泵浦量子点溶液,实现了低阈值的蓝光放大自发辐射,并具有较高的增益系数。在纳秒准连续光泵浦下,该量子点溶液在经典的Littrow激光腔中成功实现了激光输出。输出的激光具有阈值低、方向性好、线宽窄、可连续调节、相干性好、偏振度高等特点。这项工作充分展示了胶体量子点在液体激光中的实际应用潜力,也为量子点在光流体学、生物成像和诊断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机遇。
利用激光冷原子方法制备成基于自旋的薛定谔猫态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合肥国家实验室合作,利用激光冷原子方法制备成基于自旋的薛定谔猫态,其寿命达到分钟量级,有助于提升对自旋进动相位的测量灵敏度。
在本工作中,研究团队成功实现了一种具有超长相干时间的薛定谔猫态。研究人员利用光晶格囚禁自旋为5/2的镱-173原子,通过控制激光脉冲对原子诱导非线性光频移,制备出由自旋投影为+5/2与-5/2两个态组成的叠加态。实验结果表明,该猫态的相干时间突破了20分钟。通过Ramsey干涉测量法,研究人员证实了接近海森堡极限的相位测量灵敏度。这一长寿命薛定谔猫态为原子磁力计、量子信息纠错以及探索新物理等开辟了新途径。